创新EOD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空间解决方案

栏目:专家视角 发布时间:2023-03-1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王忠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风景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创新EOD模式: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

空间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简称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EOD模式是我国践行“两山”理论、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有关EOD模式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先后公布了两批试点,引起了广泛关注。早在2019年,成都市政府印发的《加快完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投融资服务体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创新产业功能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大力推动以环境为导向的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EOD)”,成都市“十四五”规划中也有提及。创新EOD模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引导生态资源利用与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相互协同,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升级。


一、EOD模式兼具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价值


EOD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我国生态文明背景下,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带动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从内涵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EOD模式是增长导向的发展模式。EOD的经济增长是以绿色环境为依托的增长,也是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双碳”目标下应运而生的开发建设模式。回顾我国经济增长历程,过去一些地方的经济繁荣多以环境消耗为代价,虽然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觉醒,投入资金财力修复生态、弥补环境,但这一时期有些将经济增长与环境维护对立看待。随着绿色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良好环境的需求更加强烈,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转变发展理念,将经济增长与环境维护相互协调,让环境成就经济。EOD是生态导向的发展模式,支撑绿色经济增长是其重要内涵之一。


EOD模式强调“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产业化即将自然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直接挂钩,促成相关产业落地实施,激活多元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挥产业的乘数效应,释放更大的产业经济能量。过去的开发建设中,资源保护与资源利用两项工作相互脱节。资源保护被视为公益性服务由政府单方面投入,而资源利用交由市场开发,使生态环境维护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负担。EOD模式强调融合思想,鼓励以产业搭桥,逐步建立交易市场,让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资本。对于生态价值转化而言,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至关重要。只有推动市场建立,才能把物质资源变为价值产品,进而产生资本运作,创造更加繁荣的经济。


EOD模式强调金融工具的使用。市场活力的保障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EOD模式相关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出使用好“金融工具箱”的意见和措施,强调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按市场化原则为项目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金融工具的启动充分回应EOD模式帮助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的发展初衷。同时,金融服务作为跨时空的资源调配方式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能在金融系统中对绿色与非绿色产业、高碳排与低碳排生产活动加以区分,并提供适当的融资,将极大促进EOD生态产业化的发展。


EOD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精神。EOD模式出发点在E(Environment),即环境的维护和提升,落脚点则在D(Development),即发展。城市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根据地区的禀赋特征会有不同的优先导向,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叫TOD,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开发叫SOD,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则被概括为EOD,等等。尽管侧重不同,但服务的对象终究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何加强产业落地后的服务延伸、完善城市服务,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提供品质化的城市空间,给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是EOD模式在创造经济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EOD模式的推广需要形成空间建设范式。EOD模式强调片区一体化开发特点,与人们熟悉的TOD模式有着相似之处。同为“X”OD模式,TOD模式的发展历程启示空间建设模式对于其传播、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TOD发展与当前的EOD情况类似,停留在发展理念层面,即先行建设公共交通可有效带动沿线城市开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美国学者彼得·卡尔索普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将这类公交优先的城市发展模式概括为TOD,阐释了公交先导的城市发展逻辑,总结了TOD的空间建设模式。在这套空间模式中,他明确了TOD 开发建设的服务半径、功能布局、换乘接驳等建设支撑性内容。此后,TOD模式迅速席卷全球,不仅促进了站点片区的城市开发,有效平衡了建设的前期投入,也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虽然同属片区化的城市开发模式,EOD模式还处在从发展理念到空间模式成型的探索阶段,对比TOD模式在城市中的系统布局、分级分类开发建设方式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须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空间建设范式,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发对象、建设尺度、功能布局等空间建设相关研究,以形式带动内容,促进早日完善成型。


二、发展EOD模式助力公园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时代使命。示范区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EOD模式的提出,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和城市发展走向绿色化、高质量阶段的背景下,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带动地区经济价值转化的新型建设模式。建立以价值开发为导向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是成都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要求,助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今年5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将引导生态资源利用与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相互协同,助力公园城市建设升级。


要充分发挥EOD模式对公园城市建设的助力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2018年,生态环境部提出EOD 开发模式,并先后确立了94个试点项目,相关鼓励政策也密集出台。一方面,EOD模式的发展态势良好。如以成都杨溪湖湿地公园为代表的EOD项目多为公园开发、景区开发模式,通过开展尊重场地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循序渐进的开发时序,以优质的资源环境换取土地增值,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建设”;以天津蓟运河(蓟州段)为代表的EOD流域治理项目,涵盖了从水环境治理、流域生态修复、景观环境提升到产业综合开发等不同领域的多个项目,是大尺度流域综合建设项目,其模式思路也不仅在于生态治理工程,还关系到长期资本运作,通过发挥政府与央企的各自优势,实现长期的资源价值反哺。另一方面,国内已经实施的各类EOD项目,存在项目类型多样、空间尺度不一、建设路径不明等问题,尚未形成“模式化”的建设标准。梳理全国两批EOD模式试点项目,项目类型涉及十余种产业门类,覆盖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健康产业等生态休闲主题的第三产业,也涉及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绿色生产制造业的第二产业,包括美丽乡村环境提升、矿山修复、光伏能源开采等项目均纳入试点范围。EOD模式项目多元化的特征显著,但模式化的特征却不清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EOD概念内涵研究,进一步理清EOD模式中的产业发展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空间建设模式、工作组织实施模式等重要支撑性内容,逐步将抽象模糊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开发模式,引导科学有效的开发建设。


三、对成都开展EOD模式空间规划建设的建议


空间规划建设需要自上而下总体谋划,也要自下而上逐一建设。成都进一步开展EOD模式探索需要加强以下规划建设研究,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


理念聚焦,加强EOD空间理念的经验总结。尽管EOD概念宽泛,但国内外不乏与之相关的成功案例,新加坡“花园城市”、纽约“中央公园”、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等,既有建设均能体现出EOD思想。成都应结合国内外城市建设中有关生态空间利用的案例研究,分析不同生态资源对周边地区开发建设所产生的影响,深入解读影响内容,进而明确EOD发展的核心理念。例如纽约中央公园,随着公园建设周边土地不断增值,聚集了全市的高端酒店,原有私人住宅逐步被开发性住宅、底商住宅与写字楼、大小博物馆等功能形式取代,折射出“紧凑开发”“圈层布局”“功能混合”等开发建设理念。在理念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量化形态指标,将有助于EOD标准建设范式的逐步成型。


两个视角,考量EOD空间建设的形态尺度。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建设关系到“生态环境”与“城市开发”两个维度的考量,应从自然生态效应和城市宜居品质两个视角出发,摸索开发建设可以创造出的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公园冷岛效应为例。有研究表明,公园对周边的热环境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公园冷岛PCI强度范围在2.49℃—5.62℃。且公园冷岛效应存在距离影响的差异,幅度在100米—1000米之间,如能在有效范围内合理开发,将有助于提高建设区的节能减排效率,降低电力使用成本。公园冷岛PCI强度也受绿地面积、周长与面积比值等的影响,绿地面积越大、周长面积比越小、边界形状越复杂,冷岛PCI强度越大。开发建设中应加强对生态资源的面积、形态及建设区域规模尺度的引导,以此提升环境价值的转化效率。同理,宜居视角中,人们对生态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可达性、视线可见率等因素也决定着EOD建设的空间尺度与形态,影响片区物业价值,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建设内容的规范引导,促进片区价值转化。


产品导向,构建EOD价值转化的功能体系。与TOD围绕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开发相比,EOD模式的开发对象领域十分宽泛,建设难以聚焦,应进一步结合成都资源条件分析,梳理出适合成都开展EOD模式的开发资源对象类型,并研究各类资源进行价值转化所需要的空间建设功能。生态资源可进行价值转化的渠道很多,其中以生态产品为媒介开展相关交易的方式最为常见。我国现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中对可交易的生态产品作了分类规范,分为物质产品(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农林渔牧等原初产品),环境产品(各类生态资源产生的环境功能作用,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以及文化产品(即依托优良环境而创造出的旅游休闲产品、商业休闲产品以及由环境带来的土地溢价产品等)。物质产品需要经过生产、加工、流通、交易等环节转化价值,文化产品更是需要通过公园、景点、商业设施等的建设才能转化价值,充分研究这些价值转化所需要的城市功能空间,构建价值转化的功能体系,将有利于EOD模式的科学推广。


EOD模式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发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生态效益带动区域整体溢价增值,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EOD模式将生态引领贯穿于片区综合开发的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的全过程,与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不谋而合。建议成都把握国家鼓励创新EOD模式的良好契机,结合城市有机更新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天府平原特色资源,开展EOD战略性规划与空间建设指导,促进价值开发导向的生态资源利用、产业升级与宜居环境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推动生态价值在片区综合开发中的市场化进程,引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城市绿色化开发新模式。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转自:环境生态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号|厦门国际环保展